Link to English website

香港召會活力排訓練(二)

牧養的負擔(二)

本篇信息我們要繼續來交通牧養的負擔,希望藉著主的話,我們裡面能夠被主摸著。不光是我們的靈被主摸著,我們的心也被主摸著。在牧養的事上,我們不光是需要主來得著我們的靈,更需要主來得著我們的心,叫我們的心有主的心,有基督的心,有牧人的心,有主在人性上去顧惜人的心。

壹、活力排的生活乃是一個一個結果子的生活

我們先來看綱要第一點,這裡說活力排的生活乃是一個一個結果子的生活。主給我們看見神所命定的路不是在大的聚會裡面,乃是藉著聖徒一個一個被主興起來,盡生機的功用,然後一個一個的去結果子。如果一個召會有很好的聚會,有很好的服事,但是大體的聖徒都是癱瘓的,就好像今天的基督教裡面一樣,他們有的是靠著一個有名的傳道人吸引一大堆的人,但是大體的聖徒都是癱瘓的,這樣的情形不能滿足神的心願。神今天所恢復的路就是要恢復一個一個的去結果子。如果召會裡面每個人都起來,一個一個的去結果子,那這個召會肯定會帶來恢復和復興。


一、 人的結果子不是藉著大量的生產,乃是藉著一個一個人生兒育女。
第一中點,人的結果子不是藉著大量的生產。基督教很喜歡大型的佈道會,佈道會召聚很多人來。但是我們觀察了那麼多年,真正的把召會帶進繁殖擴增的路乃是藉著一個一個的去結果子。人的結果子不是藉著大量的生產,乃是藉著一個一個人生兒育女。一個家庭不會一生就生一百個、兩百個,都是生一個、兩個。但是你全體加起來,整個社會、整個人類人口的加增就很可觀了。照樣在召會裡面,如果每個人都去生,每個人都去養,那這個就會有很可觀的召會的增長。


二、 結果子乃是藉著個別的枝子,每個枝子都結自己的果子。
結果子乃是藉著個別的枝子帶進來,不是藉著一個、兩個有恩賜的或特別會傳福音的明星、或牧養的明星被帶進來。召會的增長乃是藉著個別的枝子,每個枝子都結自己的果子。今天晚上我要問問你,上個星期我們講到牧養。牧養的對象不是那些好人的,看為可愛的人,乃是那些罪人、稅吏。那我問你,你有沒有一個人,就是你掛住的一個對象,就是你所照顧的?神所要的就是我們每一個枝子都結自己的果子。今天晚上我們聚會,結束以前,會派一張表格給你,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寫下來:究竟我牧養的是誰?不要廣泛的說,「主阿,求你興起人來牧養。」這樣禱告是不夠的,這種廣泛的禱告是不能達到神的心意的。我們需要問,「主阿,我這個人,我牧養的是誰?你把誰托付給我?」每一個人自己都要有自己的果子。

三、 活力排乃是為著結果子,為著一個一個的得著人。
我們有差不多十個星期的活力排訓練,我們強調要禱告,要相調,但是活力排最終是為著什麼呢?最終乃是為著結果子,叫我們能成為結果子的活力排,為著一個一個的去得著人。

貳、活力排的生活乃是國度的生活

今天晚上要轉大家的一點觀念,就是一個去得人的人是怎麼樣的人?我們以為一個得人的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是一個很有恩賜的人,這些都不是錯,但今天晚上我們要看看主得人祂是怎麼得的。但是首先我們要看看神所給我們的召會生活,或者說神所給我們的活力排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生活?在新約裡面是先有四本福音書,講到主在地上的行徑,然後藉著祂的死而復活,設立了一個團體,那就是羊群,這個就是召會。召會在這個時代就是國度的生活。所以在四本福音書裡面,牠告訴我們國度的生活。然後在書信裡面,牠再給我們看見這國度的生活,就是召會的生活。我們來看活力排的生活就是一個國度的生活。


一、 國度的生活在乎赦免。(太十八1~35)
在本篇信息我們選了兩段經,就是馬太十八章和羅馬十四章。這兩段經文都是說到召會生活,也都是說到國度的生活。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講到幾個題目,一個就是說小子裡面有一個被得罪了,你最好把這得罪人的砍掉,不要叫全體都下到永火裡面去。然後這裡有一個人是得罪人的,你要先去告訴他,假如他不聽,則去找兩三個人去勸他,如果他不聽,那你就要告訴召會,如果不聽召會的話,那就讓他被算作好像是稅吏和外邦人一樣。我們以前這個就是對不守規矩的人的判決。召會兩千年讀了這段話不知道有多少錯誤的應用,把這一段話用來對付人。但是這段話不是用來對付人,這段話是用來說明一個有問題的弟兄,他的問題是在哪裡。而對付解決的方法是在後面。後面是什麼呢?就是要為他禱告。用權柄的禱告,用同心合意、和諧一致的禱告,在地上捆綁,在天上已經捆綁的,在地上釋放,在天上已經釋放的禱告。在地上「釋放」和「赦免」是一個字,就是說你在地上已經赦免這個弟兄,你在地上赦免他,在天上也要赦免他。在下面他就講了一個赦免的故事,彼得說我要赦免我的弟兄幾次呢?七次夠不夠呢?主耶穌說是要七十個七次;然後祂就講到在國度裡面的赦免。在國度裡面的赦免是怎麼樣的赦免呢?是無限量的赦免,是好像主耶穌赦免的赦免。我們一題到國度,我們都有一種很奇怪的觀念:以為國度就是標準很高的,國度就是很有要求的,國度就是審判人的。但是今天在這國度的實際裡面,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赦免。到國度的實現的時候,就是千年國來臨的時候,那個時候那個赦免就是憑公義的,是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三十四節所說,「把他交給掌刑的,直到他還清了一切所欠的債的赦免。」那個赦免,那個國度實現的時候的赦免就不是隨便的赦免,那是憑著公義的。但是今天在神的國裡,那個赦免乃是憑著父的性情,憑著父的愛。所以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那裡不是講到國度的實現,是講到國度的實際,是發生在今天在召會的生活裡面,我們應該有這國度的實際。在這一段話裡面充滿了赦免,牠說,你如果不赦免人,你在天上的父也不赦免你;你赦免人,你在天上的父也必定赦免你。大家都記得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教我們的禱告,祂說:赦免我們的債好像我們赦免別人一樣。五章四十五節說,我們的天父叫祂的日頭上升,照惡人,也照好人;降雨給義人,又給不義的人。我們的父,祂的心乃是一個包容的心。我們的父,祂的心乃是一個赦免的心。然後下面四十八節接著就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好像你天父完全一樣。請大家注意,這裡是講到國度的實際。今天在國度的實際裡面,我們乃是實行赦免。這裡說國度的生活重點是什麼呢?不是要求。我們以為國度的生活是要求多多、標準高高,然後你不夠格的,請你離開;不夠格的,請你不要來。我們這裡是專門為著國度級的,我們是國度的族類。不是這個族類的,請你出去。但是在聖經裡面給我們看見,在新約裡面召會生活就是國度生活,而國度生活就是一個赦免的生活;就是一個不跘倒小子的生活;就是為著那個不聽召會的人而禱告,叫他得赦免的生活。

二、 神的國在乎接納。(羅十四1~23;十五7)
另外一處我們經常引用說明召會的生活就是國度的生活的經節就是羅馬書第十四章第十七節,「因為神的國不在於吃喝,乃在於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很多時候我們用這一節聖經來打人,來罵人。看見人家吃得太好,吃得太多了,就說:「弟兄阿,神的國不在乎吃喝阿,神的國是在乎公義、和平阿,聖靈裡的喜樂阿。」看見人太過愛世界了,又說:「神的國不在乎吃喝。」這個都是應用錯了。你去讀那一段話上文下文是講到什麼呢?牠是講到在召會生活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有的人是守日的,有的人是不守日的,有的人是信心軟弱的。你要接納他,好像神接納他(十四:3)。然後到第十五章說,我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一樣。在這兩章聖經裡面牠說,我們的接納要好像神一樣接納,我們的接納要好像基督一樣接納。弟兄姊妹,你接納的程度是不是好像基督接納的程度?有的時候我們看見這個人不太像樣,有的姊妹看見一個福音朋友穿得不乾淨,她就不喜歡他了。但是主耶穌不光是接受那些不乾淨的人,不單是外面不乾淨,連裡面不乾淨祂都接受。聖經裡面說,有稅吏、罪人,我這個星期讀還有娼妓。如果這個星期或者今天來一個娼妓,娼妓是誰呀?就是最下流的人,下流的男人是罪人,下流的女人就是娼妓,就是妓女。如果有個妓女坐在那裡,我們都沒有心情來接受她,覺得她太不夠格了。但是羅馬書十四章說,我們是要照著神來接納,也是要照著基督來接納。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其實你應該說:神的國不在乎吃喝,也不在乎不吃不喝,不在乎你這個人是大飲大食,也不在乎你這個人外表敬虔,為主擺上,完全奉獻,都不是在乎那些。神的國不在乎吃喝,也不在乎不吃喝,也不在乎信心強的,不在乎信心弱的。神的國乃是在乎公義、和平,和聖靈裡面的喜樂。這整段講到我們信徒應該怎麼樣接納人。 

今天我們接納的程度到哪裡?我們接納人都是有一個底線的,我們愛人也是有一個底線的。你過了這個底線或者比這個底線更低,那對不起,我們就沒有辦法愛了,也沒有辦法接納了。今天你能不能接納一個衣服穿得很髒的,口裡講的都是污穢的話的人?你能不能接受這樣的一個人呢?可能我們就沒有辦法接納。但是你要知道,作父母的接納孩子是沒有底線的。沒有說這個孩子好,我就接納他;分數高,我就接納他。分數低,我就不接納他。分數不及格的也接納;到了一個地步,被學校趕走了,還是接納;到了一個地步,下了監牢了,甚至殺了人了,還是要接納。甚至到一個地步,他殺了他的兄弟了,我還是要接納。是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我生的,我接納的程度是沒有底線的。那神接納我們呢?如果我們是有一分好的話,那我們就可以以那一分自誇。但是我們每一個人來到神面前,都是照我們的本相。照我們的本相有什麼好?實在是比罪人不如,外面我們可能比別人乾淨,比別人道德,但是裡面,我們可能和罪人、稅吏、娼妓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都是不能夠被看得上的,都是過了底線的。如果真是在主面前衡量的話,我們有哪一個人是可以搆得上底線的?沒有。我們都是在底線以下的,主都是在底線以下來拯救我們。

所以什麼是國度的生活呢?我們的觀念要轉一轉,國度的生活,就是赦免的生活。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講到國度的要求:我們要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樣。天父的完全,第一就是彰顯在祂沒有分別的愛。愛惡人,也愛好人;愛善人,也愛不善的人;而且祂是赦免人,饒恕人的。這個就是我們天父的品性,祂的生命。在我們的活力排裡面應該滿有這個靈,滿有這個空氣,滿有這個感覺。如果沒有這個感覺,就會拒人於千里之外。你是怎麼樣的感覺,人家一摸就摸得到;你是怎麼樣的味道,他一摸就摸得到。你是一個定罪人的感覺,是一個自我清高,我比別人聖潔,我比別人強的感覺,別人一摸就摸得到。主耶穌說,施洗約翰來了,他不吃不喝,人家說他是被鬼附的;人子來,又吃又喝,人家說他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主耶穌的名稱有很多:祂是救主;祂是大夫;祂是牧人;祂是良人;祂是生命;祂是亮光;還有一個祂就是罪人的朋友,祂就是那些犯罪、污穢,人家不喜歡的那些人的朋友,跟他們一起坐席。

參、我們需要以主的心牧養人—彼前五2

所以在這裡就來到我們今天晚上的重點,就是我們需要以主的心來牧養人。在這裡我擺出五個大點,這五個大點裡面第三、四、五是我要強調講的。第一,我先是把職事裡的一點話語摘錄下來,給大家一起來分享,在這個星期你們追求的材料裡面都有這些的內容。首先我要大家注意這題目:「以主的心來牧養人」。不是以主的靈,是以主的心,主對人是有一個感覺的,祂對人是有一個度量的,祂對人是有一個包容的,這個是主的心。祂作為人子,祂取了人性就有人的心思、情感、意志,祂這個心不光是對神有一個感覺,對祂周圍的人也是有一個感覺。我們讀到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的時候,祂不光是講一個真理,祂更是講一個感覺。一個什麼感覺呢?就是神愛世人。愛什麼呢?不是愛好人,不是愛祂揀選的人,甚至不是愛祂創造的人,是愛那些已經墮落了的人,God so loved the world,那個世界,就是那個墮落了的人類。神對它有一個獨愛,有一個鍾愛,有一個偏愛。就好像有些姊妹,是特別愛乾淨的,家裡不能容忍不乾淨。乾淨就是她的偏愛。那神的偏愛是什麼呢?神的偏愛就是世人,這個就是祂的偏愛,這個不光是說到神的旨意,更是說到神的心。這裡說我們要以主的心來牧養人。牧養者,我們說需要有一個訓練。第一個需要訓練的就是訓練我們的心。神的心是大的,我們的心是小的;神的心是容量多的,我們的心是容量少的。我們沒有辦法容納神所容納的人,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的難處。彼得前書五章二節說,那些牧養的人乃是要照著神來牧養。換句話說,神的心是什麼,你的心就應該是什麼。你是要照著神的心來牧養。

(一) 在我看來牧養這件事對於弟兄姊妹之家、活力排、召會和長老,乃是一切。在基督教裡幾乎無人強調牧養,但這的確是一件大事。
李弟兄說,「在我看來牧養這件事對於弟兄姊妹之家、活力排、召會和長老,乃是一切。」不是重要,乃是一切。一切就是你沒有這個,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一個活力排沒有了牧養,這個活力排存在與不存在也沒什麼不一樣。如果一個長老不會牧養,他只會開電燈、關電燈、開門、關門做這些事的話,這個長老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對長老來說牧養是一切。對弟兄姊妹之家也是一樣,有的弟兄姊妹之家說,我們這個弟兄之家是得勝之家,是得勝的青年人才能夠參加的。你這個弟兄之家就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你這個弟兄之家有規矩、有規條、有公義,但是缺少愛,沒有愛的話沒有用。連你自己的家也是這樣,最重要的還不是要求。一個家最重要的是愛。「在基督教裡幾乎,無人強調牧養」我所指的牧養是普遍的牧養,是幾乎沒有人強調。每個人都牧養。這的確是件大事。

1、神愛世人。
第一小點,神愛世人。我們剛才已經講過特別要對世人這個字有感覺,換句話說,神愛什麼?祂不是愛天使,祂是愛墮落過的人,並且現在仍然在墮落裡的那些人。神是愛世人的。

2、主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第二,主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主是專門找那些不健康的,有病的。祂講完這句話後,就說,沒有病的人不需要醫生,那些自以為義的,自以為屬靈的,自以為比人長進的,比人追求的等等,這些人覺得自己不需要醫生,不需要主耶穌。主耶穌來是為了誰?是為著那些覺得自己有需要,有難處的,那些不敢去找醫生的,覺得不好意思,難為情的。這些人就是主來的目的,主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上禮拜我們說了主尋找迷失的羊,十三個點說到主看人是怎麼樣。這十三個點擺出來你一看沒有好看的,沒有好吸引的,但是這就是我們牧養的對象。上禮拜我們是看人是怎麼樣,今週我們是看主是怎麼樣的。主乃是一個愛罪人的人。

3、主有就近稅吏和罪人的靈。
第三,主有就近稅吏和罪人的靈。這個靈就叫主可以得著人。主耶穌在福音書裏面,是跟人調在一起的。主耶穌不光是照顧人,祂也照顧人的親人。祂至少有四次講到衪所照顧的人的親人:彼得的岳母,管會堂的人的女兒,寡婦的兒子,百夫長的僕人。主耶穌不光對你有興趣,對你的孩子也很有興趣。他對人有興趣是到這樣一個地步。主有就近稅吏和罪人的靈,所以祂才能被稱為稅吏和罪人的朋友。朋友就是常常在一起的。

4、我們要有我們父神愛和赦免的心,以及我們救主基督牧養和尋求的靈。
第四,我們要有我們父神愛和赦免的心,以及我們救主基督牧養和尋求的靈。下面有幾段摘錄的話。「真實說來在同工長老活力排中間,我們已經失去了這個靈,我們追求是好的,我們愛主是好的,但是如果我們失去了這個靈,那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沒有這樣一個愛世人,(愛最惡劣之人的靈。)」今天晚上我問你,你的小排有沒有一個愛最惡劣的人,最難辦的人,最彆扭的人的靈呢?你會說我講的要求太高了。但是你不愛這些人,你就沒有人可愛了。你要找可愛的人,那要等到國度的時候。今天在我們周圍都是魚,但是這些魚都是這樣的人。「無論我們是長老同工或服事者,若失去這樣的靈,我們就完了」。今天晚上同工沒有幾個,長老也是只有少數。服事者應該是我們大家了。我們也參加禱告聚會,也參加活力排訓練,所以至少我們應該是服事者。如果我們這些服事者失去了這個靈,我們就完了。如果香港召會所有的服事者都沒有這個靈,香港召會就完了。「活力排不只是為著那些過團體生活的人」,可愛的召會生活,何等的寶貝,天天有吃喝,進方舟等等。阿利路亞,我們在這裡享受召會生活。我們幾個人就是彼此相愛,愛到國度等等。活力排不光是為著這些過團體生活的,也是為著這些不過團體生活的。「所以千萬不要給人貼上標籤」:這個人是泠淡的,這個人是不敞開的,這個人是沒有盼望的,這個人是頑梗的,這個是主要用正直手段來對付他的。不要給人貼上標籤,如果你在一個弟兄之家給人貼上標籤,有哪一個青年人是夠格的。我從兒童聚會裡面長大,我在兒童聚會裡面是出名沒有盼望的。別人都是有盼望,我是沒有盼望的,是不乖的,是不好的,是那些彆扭的小羊。感謝主的憐憫,今天我這個彆扭的小羊靠著主的恩典,我也能夠在這裡服事。如果我能夠在這裡服事,你們所服事的小羊每一個都可以服事,每一個都是有盼望的。李弟兄說,他還沒有得救的時候,是打麻將的,,今天你看李弟兄,你會說感謝主,興起一個這樣的器皿,那你轉回來七十年,那個時候你去看看一個年青人,在煙臺打麻將,踢足球。這個人有什麼盼望?算了吧,我去找一個更有盼望的人。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情形呢?「千萬不要給人貼上標籤,一旦我們定罪任何人,對任何一個人有一個定罪的靈,我們就失去了照顧那個人的地位」。對福音朋友是這樣,對久不來聚會的也是這樣。你看見一個人久不來聚會,你說,我知道這個人為什麼不來聚會,因為某某某某的原因。你心裡面就對他有一個定罪,你一定罪,就失去了地位,你不能照顧他了,你沒有辦法照顧他了。我覺得上個星期X姊妹作的見證很好,她說她以前對丈夫是一直在定罪:「為什麼你還不信耶穌?為什麼你還不跟著我走?為什麼你還不來聚會?」現在她改了,她不去要求他,她只去愛他。你要得著這個人,就是要去愛這個人。「如果我們定罪任何一個人,就失去了照顧那個人的地位。定罪永遠激不起我們對那個人的關心。」你對人有任何的要求,有了盼望,就有了失望,你對這個人沒有盼望,只有愛,那就永遠不會失望。為什麼人會離婚?就是結婚的時候有盼望,結了婚以後這個盼望就變了失望,失望就離婚了。如果你結婚的時候就沒有盼望,那你便不會失望。「我要盡力幫助召會以這樣牧養的靈,滿了對人的愛和關切,來建立活力排。」以這樣牧養的靈,滿了對人的愛和關切來建立活力排。是的,活力排是由靈建立的,由禱告建立的,由話建立的,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以一個牧養的靈,滿了對人的愛和關切來建立起來的。

(二)我們要在耶穌的人性裡顧惜
第二點說到我們要在耶穌的人性裡顧惜人。下面四個點都是說我們的顧惜。接納,饒恕和愛都是根據主對我們的顧惜,是跟據耶穌的人性。我們的接納是根據基督的心腸,我們的饒恕是根據主的饒恕,然後我們的彼此相愛是根據基督的愛。所以這裡講到真正的愛不是出乎我們自己天然的舊造,乃是出乎根據神藉著重生的時候給我們的新造。那個新造就叫我們能夠有基督的感覺,基督的生命和性情。我們要在耶穌的人性裡面來顧惜人。第一,耶穌的人性乃是祂在復活中的人性生命。主耶穌是百分之百活出一個人的生活,祂十二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殿裡去。祂留在殿裡,直到他父母把他找到,祂說,豈不知我要以我父的事為念嗎?但是隨即他就跟他的父母回去。祂是活在人性裡面,但是這個人性乃是在這復活的生命裡面彰顯出來的。今天所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在百分之百的人性裡面,活出復活的生命來。信徒在神新造中之新人的人性,也是在復活中照著創造他者的形象造的,是在知識上漸漸地更新的。活力排裡的人去接觸人首要的路乃是要顧惜人。一講到顧惜人,我們很容易用我們天然的人性去顧惜人,所以這裡說,不是用天然的人性,乃是用復活的人性,一面是復活的人性,但是一面它彰顯出來卻是很實際的。
下面一點說到什麼是顧惜人。很簡單,使人快樂。安慰人,使人覺得你令他們愉快。這些是魂裡的感覺。你說我們不是要叫人破碎嗎?怎麼要顧到他魂裡的感覺呢?我可以引聖經裡面的話,主耶穌是我們魂的牧人,就是顧到我們魂的感覺。如果祂一來就不顧到我們魂的感覺,我們沒有一個人會在這裡。是愛救了我們,祂的?暖吸引了我們。顧惜人就是使人快樂,安慰人,叫人覺得你令他們快樂。你在新人面前,在他旁邊的時候,你要盡一切力量叫他感到愉快,不要使他覺得受捆綁。在每一件事上,並在每一方面,都叫人容易接觸你。我們有的人是教授,有的人是醫生,很容易在社會裏擺起醫生的架子,教授的架子。我是教授,你們是學生,我沒有辨法跟你調在一起,這樣你就完了。一個要得?人的人是一個沒有架子的人。你有教授的架子,你就完了; 你有醫生的架子,你就完了。要叫人容易接觸你。
第五,不是憑著你天然的人,乃是憑著你已經模成基督之死的重生之人。這個很深奧,講到我們要不憑自己而活,乃是要天天活在十字架的陰影底下。這就是說,今天我們要顧惜人,愛惜人,不是憑著我們天然的生命。
第六,耶穌在祂的人性裏顧惜人的模型,在聖經裡有很多例子。在馬太福音裏,主藉?如同大光照亮人而顧惜他們;藉?尋求國度的人,而顧惜他們;對群眾動了慈心;再次對群眾動了慈心。這個動了慈心,就是跟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八節所說,「在基督耶穌的心腸裏,切切地想念你們」的「心腸」是同一個字。基督耶穌的心腸就是基督裏面那些柔細的感覺。弟兄們很多時候都是很粗的,沒有柔細的感覺,但是你若是要得?姊妹,就要進到姊妹柔細的感覺裏。而保羅愛腓立比人,是在基督的心腸裏,切切地想念他們。你要知道是保羅帶領腓立比人得救的,但是到一個地步,腓立比人不照顧他了,保羅有甚麼感覺呢?如果我帶你們得救,但是到一個地步,你們對我冷冷淡淡的,那我會有甚麼感覺呢?我感覺當然不是好受,但是保羅說他是在基督耶穌的心腸裏,還是切切地想念他們。他就是有主的心、主的感覺──可愛的也愛,不可愛的也愛,這個字就是這裡所說的動了慈心。主耶穌每一次行神蹟,不是因為祂是神,父在上面來一個電郵,說現在行神蹟,那就行罷。不是。每一次祂都是動了慈心的。在十四章祂餧飽了五千人。他一看見群眾,心就動了。在十五章看見四千人,他一看,心裡被摸?了,新約裏很多次記載主耶穌動了慈心,等一下我們回頭再看這個點。主動了慈心,藉著給孩子們按手,而顧惜那些父母。主耶穌是多麼細!祂知道父母的心就是在孩子身上,多摸摸孩子的頭,父母的心就?暖了。祂就是這樣來顧惜那些父母。
在路加福音,祂用口中所出的恩言,不是定罪的話,不是要求的話,乃是恩言來顧惜人。祂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喝,甚至成為他們的朋友。祂也顧惜撒該。怎麼顧惜呢?跑到他家裏去,特意跑到耶利哥。
在約翰福音裏,祂顧惜拿但業,拿但業信心不夠,祂就去顧惜他。祂也顧惜一個不道德的撒瑪利亞婦人,並顧惜一個行淫的婦人。你去寫聖經,會不會寫出這些東西來?我看你寫不出來。但是神來到地上,就是來照顧這些人。 

(三) 我們要在「基督的心腸」裡實行接納
下面講到三方面:一是講到我們基督徒接納的問題,二是我們饒恕的問題,三是我們彼此相愛的問題。
以弗所書第四章是很有意思的,是講到新人,新人的生活表現在這三方面。歌羅西書第三章也是講到新人,新人的生活也是表現在這三件事上。以弗所書四章二十四節說,「這新人是照?神,在那實際的義和聖中所創造的。」然後三十二節說,「你們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憐」,這裡就講到主耶穌的心。然後接著下來,它說「你們要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你們一樣。」然後五章一節說,「你們要效法神,好像蒙愛的兒女一樣,也要在愛裡行事為人,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然後歌羅西書裡面說在新人裡不可以有分別。我們在天然的人裏面最喜歡分別人。我是這一類的,你是那一類的。我們這些姊妹們是喜歡禱讀的,她們是喜歡安靜的。在新人裡不可以有分類,文化的分類不可以有,種族的分類不可以有,階級的分類不可以有,只能一視同仁。三章十二節說,「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別蒙愛的人,就要穿上憐恤的心腸、恩慈、卑微、?柔、恆忍。」都是同一個字,就是動了慈心。下一節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國度裏面一個最重要的美德,就是饒恕人,然後「在這一切之上,還要穿上愛,愛是全德的聯索」。
我們現在看關於接納的問題。我們的接納要根據基督的心腸來接納,要在基督的心腸裡面來接納。保羅寫了一封信給腓利門。在信裏,他說求你接納這個人。這個人以前對你沒有用,根本算不了甚麼的。這個人就是奴隸,叫作歐尼西母,而現在我求你在主裏接納他。要有一個心,一個度量,把他包容,因為他是「我心上的人.」。這個「心上的人」也就是「動了慈心」這個字,同一個字,也可以說他就是我的心肝,他就是我的心腸。這個人對你來說以前根本不算是甚麼,但是他是我的心腸,所以我現在希望你接納他。腓利門書,是滿了?馨的感覺,滿了柔細的感覺的。我們要接納人,就是要有基督這樣柔細的感覺。我們喜歡貼人家標籤:這種人我們不喜歡。最近我們跟一些弟兄們交通,他們是著重某一方面的實行,所以你若著重那一方面的實行,他們就覺得很?馨。但是不著重那一方面的實行,那怎麼辨呢?神的家裡各樣的人都有。他著重的實行不是怪的實行,是很好的實行。比如我們現在追求要進入職事的話,那很好。那不追求的怎麼辦?你是不是就把他看成在外面的?我們當中若是有這樣的靈,就是一個定罪的靈,不是一個愛的靈,我們的教會生活就了了,結果你就真是變了屬靈精英分子。我們不是屬靈精英教會,我們是實行基督的接納。基督怎麼接納,我們就怎麼接納。

心存慈憐,原文跟馬太九章三十六節的動了慈心是一個字。主耶穌在馬太九章那裡說,看見那些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馬太福音第九章是主耶穌的職事開始被棄?的時候。祂在那裡看見那些人,祂不光是不氣他們,不光是不恨他們,祂反而看見他們好像羊沒有牧人一樣。然後他說甚麼?他就心動了,裏面被摸?了,裡面有感覺了,所以祂就去禱告,求差祂的父多差幾個牧人去收莊稼。然後在接著下來第十章,主耶穌就召了十二個門徒,祂說我叫你們去,去哪裡呢?去找以色列迷失的羊,就是去找那些迷失的,那些失落的人。這就帶進了那些牧人出去的作工。我們今天的作工就是在乎主的差派、父的差遣,這差遣是根據主耶穌動了慈心的心腸。沒有這個心腸,今天沒有你沒有我在這裡。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跟我在這裡,都是因為主動了心腸,差遣一些工人。兩百年以前差遣傳教士,他們動了慈心,就越洋越海,來到我們這個福音也不要,耶穌也不要,甚麼都不要,連你的洋貨也不要的大帝國。他們就來到我們這裡,把福音傳給我們,把神的救恩傳給我們。我們實在感謝神。如果沒有主差遣這些牧人來,今天我們不會在這裡。我們還是在拜菩薩,還是在黑暗裡,還是在幽暗裡。感謝主,福音的真光照了我們。個人方面,我們都是在世界裡打滾的。有一天主差遣一些同學,或者一些朋友來到我們那裡,把福音傳給我們。這真是主的恩典,我們謝謝那些弟兄姊妹,但是也謝謝主,把福音傳給我們。保羅在基督耶穌的心腸裏面,滿有主的感覺,就是在基督裏面柔細的的各部份裏與基督是一,切切的想念那些腓立比的聖徒。腓立比書第二章一節,說如果你們在基督裏面有甚麼慈悲,有甚麼憐憫,「憐憫」與一章八節的「心腸」同字。保羅勸腓立比的姊妹們在這個「心腸」裡,愛心相同、意念相同。然後,在腓利門書,保羅以歐尼西母為「心上的人」。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們有沒有「心上的人」?你有牧養人,就有心上的人。你心上的人是誰?不一定是那些愛主的人。保羅懇求腓利「接納他,如同接納我一樣」。林後七章說提多的靈從聖徒得了暢快,那是靈的問題。提多看見聖徒,他的靈得了暢快。但是,除了這個以外,他的「心腸」就越發傾向他們(十五節)。你看一個屬靈的人,他的心是完全被摸著的人。如果一個人說我的心沒有被摸著,我的心是心如止水。這是不對的。一個越屬靈的人,越是滿有感覺。歌羅西書第三章十二節,講到新人的生活。在這個新人的生活裏面,甚麼人都要接納。希利尼人、猶太人、化外人、西古提人,沒有這些分別。然後,它說「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別蒙愛的人,就要穿上憐恤的心腸、恩慈、卑微、溫柔、恒忍。」這些不是我們天然有的,是基督的心腸在我們裏面。
第三,信徒彼此之接納應當根據基督的接納,羅馬書十五章七節,還有第十四章三節說是根據神的接納。接納不是根據信心的強弱或外面作法,就是守日不守日。我們都很在意這個。譬如說,今天有一個人,他進來,不是好好的穿鞋子,是穿拖鞋來的。我們就看這個人不太夠格。但是在神的國裏面,你要接納他。他就是這樣,你也要接納他。這個才是地方召會的見證。如果有一個人來,他是說方言的,你接不接受他?可能我說不行不行,我們這裏是不說方言的,不行。假如你問我,你說不說方言?我不說。你喜歡不喜歡說方言?我也不喜歡。但是,如果一個人是說方言,他走進來,我們要怎麼樣呢?我們要接納他。同樣的原則,一個不信的人,你說他不乾淨的,我喜不喜歡呢?不喜歡。講粗口的喜不喜歡,不喜歡。這個人的眼睛不看人的,喜不喜歡?不喜歡。 那怎麼辦呢?要接納他好像基督接納他一樣。他說,我們情願不要把這個絆腳石放到人家的前面。如果食物是叫人家絆倒,我情願不要這個食物。吃不吃都沒有問題。我情願不把這個絆腳石放到別人身上。這很有意思,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講絆倒人;羅馬書第十四章又是講絆倒人。在神的國裏,就是在我們的活力排裏,也就是在召會生活裏面,很容易絆倒人,很多的絆腳石。但是我們要實行神的接納。這個接納叫我們不絆倒弟兄,這個就是原則,好叫我們實行召會生活中神國的實際。神的國不在乎吃喝。有的人就是不喜歡人吃東西很大聲,如果你坐在那裏,旁別個人吃東西很大聲,你就看不起他。但是神的國不在乎吃東西大聲或小聲,不在乎這個。如果你不能容忍這個,不能容忍那個,那你就沒有辦法得著人。假如你去印度,那更糟了﹗他們是用手拿東西吃的,那怎麼辦呢?這是他們的文化。你說,基督有沒有接納他?基督接納他們。他接納他們好像接納你一樣。其實在神的眼光中,那一個是更文明?用筷子更文明?用叉更文明?用手更文明?都是一樣。今天在召會生活裏面有太多的規條,太多的要求。就是因著這些無形的框框叫好多人被拒絕在外面。我們一聽,這一個人是看連續劇的,這個不行。這個人怎麼低調到一個地步去看連續劇。這個是太低調了。但對神來說,那個看連續劇的衪也愛,那些天天講哲學的祂也愛。祂就是愛所有的人。我們的接納是跟據神的接納。神是怎樣接納呢?祂是「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因神憐憫的心腸…」這個憐憫的心腸就是神的心腸。神接納人不是根據條條律法,祂是根據祂的感覺。今天如果移民局,是根據感覺來接納你成不成為香港的公民,那我看就天下大亂。它一定是根據憲法。但是我們的神祂沒有憲法,祂只根據感覺。那真是太渺茫了。你如果說,那如果神的感覺改變了怎麼辦,神的感覺永不改變。而且神的感覺永遠是向著罪人。所以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這才能夠把那些在死蔭裏,在黑暗裏的人,帶到平安的路上。我們要把人帶到活力排裏,帶到召會裏,就需要有神的憐憫的心腸。這一位神叫日頭「照惡人,也照好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這是第四十五節。為著叫我們「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這是四十八節。天父是怎樣完全的?完全到一個地步,惡人、好人、義人、不義的人祂都接納。祂這個心是大的心,祂的懷抱是大的懷抱。神的懷抱不夠大的話,你今天不會在這裏。因為是大到一個地步,大到連你這樣的人都能夠被包在裏面,你看多大!因為連你都能夠被包括在內。那就沒有甚麼人不可以被包括在內。我們接納弟兄的意思,就是「拉住」弟兄,你要接納一個新人就是「拉住」他,就是「招聚」他。然後就是「接待」他。這些都很有意思。有一些人接納,別人,只是停留在對說:「來吧﹗我接受你來跟我們一起擘餅。但是我們也不管你,你就坐在後面吧。我沒有拒絕你,我沒有攔阻你,我沒有叫你不來。你要來你就來吧,但我也沒有歡迎你。」

弟兄姊妹,你有沒有這樣對待新人呢?「我接納你,我沒有不接納你。誰說我不接納你?你要來就來吧﹗不來是你的事。」主耶穌接納人是招聚人來。亞居拉和百居拉接納保羅的方式,是把他招待到家裏面去,這是真正的接納。每一次主行神蹟,他就是先動了慈心才行神蹟。先是心動,才有行動。心動在先,行動在後。在差派十二個門徒出去施教,在餵飽五千人,馬太福音十四章是這樣。在餵飽四千人,十五章是這樣。到耶利哥城的那個被強盜打傷的人也是這樣。文士走過,沒有動心。法利賽人沒有動心。好撒瑪利亞人走過,他動了慈心,心被摸著。然後,在第十五章,這個浪子的比喻,它說這個兒子要回來,父親遠遠看著他,就動了慈心。一看他心就融化了,一看見這個兒子就甚麼也不管了。愛是沒有理由的。凡是養過孩子的都知道,你的孩子是講不了理由的,他一次頂你,二次頂你,十次頂你,二十次頂你,騙了你的錢,走掉,把你的身家也弄掉了。但是你看見還是愛他。那有甚麼辦法?為甚麼天要生下這個兒子?我不愛他也不行,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我們看見新人要有這樣的感覺。你有這樣的感覺,誰都會被得著。有的人說,他的學校,公司房沒有一個人可以得救,那因為你的心沒有一個人可以包容。但是神的心是一看就動了慈心的心。我告訴你,你有這個心才夠資格來作召會見證,就是地方召會的見證。你沒有這個心,你可以說你是地方召會,其實你是地方宗派。你這個餅是代表你包容所有的人,你的心能不能包容所有人?你不能包容那些軟弱的、古怪的、有錢的、有地位的。你就不是照主的接納而接納。


(四) 我們要照著「主的饒恕」饒恕別人
第四,我們要照著「主的饒恕」來饒恕別人。你去看馬太福音十八章,這一章聖經是充滿愛,也充滿了赦免。第一,它說天國是屬誰的?天國不是屬偉人、屬靈人、英雄的,天國是小孩子的。你有沒有一個度量去接受小孩子?你如果不像小孩子一樣,斷不能進諸天之國。凡降卑自己像小孩子一樣的,這人在諸天之國裏面就是最大的。有的人說,我不喜歡兒童聚會,因為兒童聚會不是我的格,我的格高一點。你如果有主的心的話,老人也是我的,小孩子也是我的。在召會裏面,父老是我的,小孩子也是我的,都是我的。
然後,下面就說,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就是接待我。絆跌一個信入我的小子,他是一個沒有人看得起的小子。你把他絆倒,不管甚麼原因,主耶穌說,最好把一個大磨石掛在你的脖子上丟到大海裏面。你看,說得多厲害。他不是說丟那個小子,小子祂不丟,丟的是你。以前我讀第七到九節,說如果你的眼睛叫你跌倒,你就砍下來。你的手、腳叫你跌倒,你就砍下來吧。我不太懂那個被砍下來的是誰。我想那一定是那些腐敗的肢體。如果我的手腐敗了,就砍下來。那我就強壯的進去。我以前讀就有這個感覺。在召會裏面,腐敗的,就把它砍下來。我們強的情願沒有你,好叫我們進天國去。我們情願沒有你,好過拉著你這個軟弱的人進天國。但是這裏所說要砍的不是他,是你這個要砍人的人。如果叫他跌倒的話,把你砍下來。砍下來後一個是扔在永火裏面,一個是扔在火坑裏面。這個永火、永坑在那裏,你去想想吧﹗下面就說,小心啊﹗「不要輕看小子裏的一個,他們的使者在諸天之上,常見我在諸天之上父的面。」因為人子來是找誰呢?就是來找那些小子。要拯救那些失喪的人。
然後,下面就講,一百隻羊失去了一隻,牧羊的不是顧念那些在圈裏面的,乃是顧念那些迷路的。「照樣,你們在諸天之上的父,也不願這小子裏失喪一個。」如果我們都對罪人有這樣的靈,我看整個香港都要被我們得著。你在學校裏面同學都要被你得著,在公司裏面同事都要被你得著了。我知道有些人很有福音的靈,每天在他的公司裏面,他就是給人一點好處,問人安,送一點食物給人。他就是對人有愛心。人家恨他或者是輕視他,他也不管。他就是對人有感覺。慢慢的,你看這樣的人就得著人。我們有的時候說,這個人沒有心聽我說話,那我就不管他了。我們的條件很多。你條件越多,你就越沒有人照顧。下面我們看見一個無可救藥的人hopeless case,一個人講他不聽,二三個人講他不聽,召會講他也不聽,這個是不是無可救藥?這樣的人你要把他當作外邦人和稅吏。這個不是針對這個人,是針對他的態度。意思是這個人很頑固。他得罪了人,去勸他,他不聽。再找兩三個人去勸他,他也不聽。然後告訴召會,他也不聽。兩千年召會讀到這個。他們就錯用這段話,以為召會就是終審庭。第一庭就是我自己。第二庭就是兩三個人。召會就是終審庭。召會以上就沒有庭,不能再上訴了。天主教搞了一個召會法庭,作為一個終審庭。後來這個終審庭變了宗教裁判所,還可以把人下刑和治死。這裡是說:「let him be」意思就是讓他被算為好像外邦人和稅吏。這是針對他的態度,不是針對他的人。不是把這個人割掉,把他當作是稅吏和外邦人,是說他這個行為就好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那對這一個人怎麼辦呢?我們還是要愛他,我們還是要為他禱告,我們還是要去照顧他,赦免他,這個才是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意思。今天晚上,我們大家把馬太福音重新再讀,讀出這樣的感覺來。這一個人不聽召會。他是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是一個頑梗不化的人。就是一個這樣頑梗不化的人,怎麼辦呢?我們要為他禱告,要在地上赦免,神在天上也要赦免;要在地上釋放,神在天上也要釋放。
然後下面就講一個比喻,在這個比喻裏面,一個人欠了他的主人一萬他連得,那是還不清的數字,是沒有辦法還的。這就是我們的故事。弟兄姊妹,如果論功勞、論資格,我們沒有一個人在神面前有資格。但是,感謝讚美主﹗我們這位主動了慈心。第二十七節說,「祂動了慈心。」祂看見這個可憐的人,他動了慈心。你說神是公義的,怎麼可以隨便赦免人?這個是在今生,在召會時期,神是實行祂的赦免。祂要求祂的兒女有祂的心情,祂怎樣赦免,我們也當怎樣赦免。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要作一個牧養人的人,第一個我們的標準一定要放棄我們對人的標準。主如果對你有標準,你不會得救。有一點點的標準你就不會得救。祂對你一點標準都沒有。祂這樣赦免我們,難道我們不能赦免那些可怕的、可恨的,不能愛的人嗎?求主把這個靈給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這個靈,你就要落到將來國度的實現的赦免裏面。國度的實現的赦免是甚麼?是第三十四節。先是交給掌刑的,就是天使,直到他還清了一切所欠的債才能夠出來。這是國度實現裏面的事。到那一天,那種的赦免是公義的赦免。今天的赦免是在愛裏面赦免,是恩典的赦免。我們如果不操練父今天在召會時代的赦免,我們就會落到將來在國度實現裏面的赦免。那種赦免是沒有交還最後一分錢都不能出來的赦免。三十五節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這個是重字。從你的心裏面赦免,不光是口裏面說「我赦免你了」,這個是口裏面的赦免。心裏面可能沒有赦免。這裏說,你是要從心裏面來放,來解懷,來放過這個弟兄。你要從心裏面赦免那個十惡不赦的,頑梗不化的,講都不聽的弟兄。你如果不這樣的赦免他,你如果在召會的時代你不操練這一種的赦免,你到了國度的顯現時候,父也不會赦免你。
我們來看第四中點第三小點,馬太十八章描寫召會生活作為國度生活的彰顯。指明要進入諸天之國必需謙卑,好像小孩子一樣。不輕看任何的聖徒,不絆倒他們,卻要愛弟兄,無限度的赦免弟兄,這是沒有底線的赦免。

a 要實行赦免,我們必須「降卑自己像這小孩子」「這人在諸天的國裏就是最大的」。
b 「那絆跌人的有禍了」要把那些絆跌人的砍下來,「扔在永火裏」,把這些絆跌人的剜出來扔掉...扔在火坑裏」。
c 「人子來,是要拯救失喪的人...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去作甚麼呢?定罪他?「去找那迷路的...你們在諸天之上的父,也不願這小子裏失喪一個。」
d 對不聽召會之犯罪得罪人的弟兄,召會不是隔離他,不是隔除他,不是踼走他,乃是有與諸天合一的禱告,凡地上所釋放,(赦免的),必是在諸天之上已經釋放,(赦免的)。從一方面來說召會是有權柄的,召會是有赦免人的權柄,這不是如天主教說,你犯了罪就要到神父面前去告解。因為召會有權赦免你。不錯召會能赦免,召會也要赦免。如果召會自己心胸大能夠赦免人,神就照著這個來赦免他。召會說:「我愛你,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赦免你。」神說,「真好,我也赦免你。你赦免,我也赦免。」
e 國度實際裏的赦免,如同父的赦免。「那奴僕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並且免了他的債。」
f 我們要「從心裏面來赦免」弟兄,不然國度顯現的時候,就要落在「掌刑的,直到他還清了一切所欠的債。」求主把一個赦免的靈賜給我們。

(五) 我們要在基督的愛裏實行彼此相愛
最後,我們要在基督的愛裏實行彼此相愛。約翰一書裏面說,第一,我們有生命。第二,有生命的交通。然後,這個生命的交通有它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認罪。第二個條件是愛弟兄。這是惟二的條件,再沒有第三個條件。你要經常保持你在主的同在裏面,你就要認罪。同時你要愛弟兄。這裡說愛弟兄沒有說要愛甚麼樣的弟兄。我們在「弟兄」這詞上常保留一個空格,好填上我們的形容詞。但是你讀整本的約翰一書,他只說要愛弟兄。五章一節凡愛生他的也愛從祂生的。從祂生的是誰呢?就是你跟我,就是那些古古怪怪的,千變萬化的,各式各樣的人,都是父生的,都是神生的。凡愛生祂的,就一定愛祂所生的。神所生的有很多種,但是這裏說凡是神所生的都愛。就好像一個家有四個孩子,他們有四個樣子。作父母的,最忌的就是偏愛。你若說四個孩子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三個,你這麼作就帶來問題。只要他是你生的,你都愛。為甚麼呢?因為他是你生的。假若四個裏面有一個是小兒麻痺,那一個大家更愛。為甚麼呢?因為他是父母所生的,他是家裏的人。雖然他是全家裏面最不爭氣的,最需要照顧的,最難的,但是反而更愛他。因為他是同一個家裏面生的。凡是愛神的都愛神所生的。為甚麼我們要給弟兄們一個標籤呢?有五個原因。第一,因為我們有我們的喜好。第二,基於我們的喜好我們就有標準。這個標準都是從喜好來的。第三,有了標準就有要求。第四,有了要求就有定罪。第五,有了定罪就有隔離。一個接著一個的。舉個例子,有一些人就是不喜歡髒的人。第一,這是他的喜惡。有了這個喜好就有標準。標準就是人人來這裏聚會都不要髒的。有了這個標準就有要求。要求別人都是清潔的。有了這個要求就有定罪。心裡說,「這個弟兄一定不活在主的裏面,沒有以基督作人位,他若真的以基督作人位,怎麼會那麼髒呢?最後這種定罪就產生隔除。隔除就是用一切的辦法請這弟兄最好到別的房間去,不要在我們的小排。你這樣作就不是實行愛弟兄。凡是有神生命的,看見弟兄就愛,愛弟兄就是我們得著神生命的一個特徵。凡是弟兄就愛。只有好弟兄才能愛,不是神生命的特徵。但是愛弟兄,好的愛,不好的也愛,只要是弟兄就愛,這就是神生命的特徵。這裡是不是說愛跟你志同道合的弟兄,你喜歡傳福音。但是有一些人不喜歡傳福音,他是安靜的。你如果是憑著天然,你就不能愛這個人。但是,你如果憑著神的生命,你是從神生的,你就能夠愛。主愛我們,愛到甚麼地步?愛到一個地步為我們不能愛的捨命。這個就是我們彼此相愛的度量和標準。主為我們捨命,就是捨去我們的魂生命。在此我們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就是捨去魂生命。你的魂就是你的自己。一個人不能愛兩個主,要嘛是愛自己,要嘛是愛弟兄。愛自己的人就不能愛弟兄,愛弟兄的人就不能愛自己。自己跟弟兄是排斥的。你要愛弟兄就要捨命,換句話說,你要捨去你的魂。捨去你的魂的意思,就是捨去你自己所認為對的,你自己所喜好的,把它擺在一邊。你自己的標準,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要求,你自己的定罪,這一大堆就是你的魂的所在。所以我們在小排的裏面,要實行洗腳,不是物質的洗腳,是實行屬靈的洗腳。屬靈的洗腳就是捨去你的魂生命。主耶穌被賣的那個晚上,祂說祂愛祂的門徒就愛他們到底。坐席之間,祂就脫掉祂的外衣。你去讀那個註解,這個外衣就是代表我所成就的,我們所作的。例如我是教授,這是我的成就,我要把它脫掉。也要脫掉我一向的為人。譬如說我一向的為人就是喜歡乾淨,這是我一向的為人。現在有一個人坐在我的旁邊,我是不能接受的。我要把這個外衣脫掉,你才能夠洗腳。不然你怎樣洗他的腳。我們不光要脫掉外衣,更要束上腰帶,意思就是約束自己,失去自己的自由,沒有我的喜好,沒有我的揀選。然後,主耶穌說,我這樣為你們作,你們也要照樣行。換句話說,我為你們捨去魂,你也要彼此捨去魂。你如果這樣作的話,眾人就看出你們是我的門徒。召會的特徵就是彼此相愛。真正的召會就是人看見我們彼此相愛的召會,是一個叫別人愉快的召會。洗腳就是洗去人的污穢,叫他愉快,我們這樣作,別人就看出我們是主的門徒。我們在香港召會,人看我們的特徵是甚麼呢?是否只是追求主的,愛主的,真理特別響亮的?聖經裏面是說,我們的特徵是彼此相愛,我們彼此相愛,人家就看出我們真正是主的門徒,不光是主的信徒,更是它的門徒,是真正跟隨主的。我們的活力排就是替人家洗腳的地方,是叫人家愉快的。有的時候我們不是洗人家的腳,是砍人家的頭。所以有的人來了一兩次就不來了,香港召會上個禮拜達到八百人,去年是六百多。但是你要知道還有多少的人在過去十年中來過我們當中聚會?現在他們不來了。我們相信這樣的人不僅八百。這些人需要你去洗他們的腳。丟棄你的魂生命,你的喜好,你的成就,然後去叫他喜悅。洗他的時候你要小心,不要把他的腳抓下來,也不要用燙水。那個不是洗腳,那個是用刑。我們講話太尖酸刻薄,那個洗腳就是用燙水燙人。那是刑罰人。不是洗人家的腳。求主給我們有這個靈,實行彼此相愛。約翰一書沒有說如果我們在真理上被訓練,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它說我們在這一種的愛裏面被成全,這個成全就是訓練。你要被訓練作一個這樣包容人的人。這樣就能洗人家的腳。你能夠這樣被成全,你就在審判的日子可以坦然無懼。為甚麼呢?因為祂如何,我們也如何。
求主給我們這樣的心,給我們這個靈,給我們這個態度,給我們這個接納,給我們這個赦免,給我們這個相愛。這個就是新人的生活。這個就是活力排的活力的原動力和基礎。這個就是我們顧惜人、牧養人的基本的本錢。求主用這些話摸著我們的心。你沒有這個心,你沒有辦法作牧養人的人。

余潔麟弟兄於香港交通(200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