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的負擔(ㄧ) |
在這個活力排的訓練裡面,我們需要認識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關乎牧養的負擔。這個牧養和教導是活力排的義務,是主給我們的囑咐,也是我們實行神命定之路的基本的路。三件事,第一是我們的義務,第二是主的囑咐,第三是一個基本的路。這一件事是我們需要被恢復的。今天在神的兒女當中,在這一件事上是極其的缺乏。所以我有一點負擔,花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看主給我多少時間,來交通這個負擔。希望第一先把這個負擔釋放出來,然後看看主有沒有帶領,以後我們繼續有這個牧養的訓練。訓練你們在座的每一位或者召會的每一位都能夠成為牧養的人。我們需要在基督徒的生活裡面往前就需要受訓練,傳福音需要受訓練,我們要在活力排裡面盡功用需要受訓練,我們要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牧養人的人也需要受訓練。 今天晚上我要先把這個關乎主的牧養,有七個大點,重要的點,和你們分享。這七個點都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那裡告訴我們的,我們可以找到這七個點。首先我要給你一個觀念,整本聖經就是講到牧養的事。舊約的神是一個牧養的神,然後新約的主耶穌也是一個牧養的主耶穌。舊約那個牧養的神,祂牧養的水準是到哪裡呢?詩篇二十三篇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換句話說,神的牧養是牧養人到一個地步,人是沒有一件事缺乏。我們去牧養新人,他們是不是一無缺乏呢?如果他們還有一點的缺乏,那我們就搆不上父神的標準。但是到了新約,主耶穌作為牧人,祂的標準是什麼呢?祂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這個比舊約更高。你如果能夠照顧一個新人到一個地步是一無所缺,那當然是很好,感謝讚美主。但是你能不能為他捨命呢?舊約裡神作為牧者,在新約裡祂也親自成為牧人,你可以說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牧養。我們這裡的頭一節經節以西結三四11說,「因為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有一天神親自來作人,祂來作人作什麼呢?祂來作人就是來作牧養的工作。你從這個亮光來看約翰福音,前面二十章是預備,最後一章是講出衪的目的。沒有前面二十章就不能有第二十一章。二十一章是講到主耶穌,第一,祂在那裡執行祂牧養的職份,然後祂把這職份託付給彼得。但這個是根據祂先成為肉體,就是神來成為人,然後人又被帶到神裡面,再後祂把祂吹到門徒裡面。這一切過程乃是為著叫祂能成就祂的職事。今天祂在天上作為大祭司,啟示錄第一章說明祂是一個牧養者,祂囑咐祂的使徒,叫他們也與祂一樣作牧養的工作。從這裡來看主耶穌來,在地上的工作就是來作牧養的工作。 |
第一、牧養的輕重、先後 |
從路加福音十五章,我們可以看見主的牧養有七個點。我們一題起牧養,就想起很多好的弟兄姊妹,很多有追求的弟兄姊妹。但是我們一定要改一個觀念,就是牧養乃是為著牧養稅吏和罪人。我第一點要講到的就是輕重的問題,或者是優先的問題。我們作事有優先,有輕重,哪一個擺在前面,哪一個擺在後面。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次序是顛倒的,關乎量與質的問題,論質,失去的羊是屬於劣質的,留在曠野是屬於好質的。論量,留在曠野的是九十九,失落的是一,是九十九比一。到了第二個比喻就是婦人失落的錢。錢是十個,九個是沒有丟失的,只有一個是丟失的,這是十比一。那我們作工呢?第一是要作質好的,再作質不好的。以量來說,是先作人多的地方,再作人少的地方。以方法來說,先作手上有的,再作手上沒有的。但是在牧養的事上我們要把這觀念完全拿走,完全推翻。在神的觀念裡,第一,祂是把那些質量好的擺在一邊,去找那個質量不好的。你可以想像那九十九隻留在曠野的,那些的質量一定是好的。那個失落的,腿可能已經瘸了,可能眼睛已經瞎了,可能身上的毛都已經髒了。從質量來說,這一定比不上那九十九隻。今天我們喜歡去成全那些質量好的,我們說是有盼望的。這個弟兄有盼望,所以我就喜歡成全他。那個人沒有盼望,或者那個人不像樣,我就對他沒有興趣。但是主耶穌作為好牧人,祂是對沒有盼望的、不像樣的有興趣。以質來說是反過來的,以量來說我們都是喜歡作人多的。服事會所,給我一個人多的會所,連活力排也給我一個人多的活力排。斷不會說扔下一大堆的人,去找少數的。但是這個牧養的原則不是作多數的,是作少數的,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少越好。最好是一個對一個,作牧人跟羊的比例最好就是一對一。然後以方法來說,英文有一句話說A bird in the hand is better than two in the bush。手裡有一隻鳥好過在樹叢裡的兩隻鳥,那個是捉不住的。你如果是作生意的,你當然是先把自己現有的建立好,然後才去投資那些沒有把握的。沒有人是放棄已經有的事業,去投資在那些沒有把握的事業上。但主耶穌工作的方法剛好是相反的。那些不需要照顧的,那些照顧起來就一定有果效的,那些講起道來一定阿們的,一定有反應的,祂反而不去他們身上作。祂去作那些對祂沒有反應的,那些可能找來找去都找不到人的,祂去找這些人。花了時間在這事上,以效率來說,你可能說這是沒有效率的工作,但是這就是主的輕重,主的優先。祂是把什麼事擺在前面,把什麼事擺在後面?祂是把那些質不好的、量少的、還沒有進門的、還沒有入圍的,是把這些人擺在優先的地位。反而那些入圍的、已經好的擺在次要的地位上。這是第一點我們需要轉觀念的。 |
第二、是個別的牧養 |
第二點,這種的照顧完完全全是個別的。失去的羊是一隻,失去的錢也是一個,他沒有說是失去一堆錢,也沒有說是失去一群羊。在神的拯救和祂的尋找裡面,祂只看見一個人。在我們的牧養裡面,我們也需要把焦點放在一個人身上。神全部的經綸,全部的計劃,一切的生命就是集中、焦點在一個人身上。我們作弟兄的、講道的,很多時候習慣了人多,人多的話就容易講;人少,一個人就講不出來了。有時候一個人,你就沒有負擔講了。這一次我們在科大有初信訓練,我是說人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有一位弟兄說你們辦初信訓練,我們也有辦,我們在台灣辦人數是九百人,我說這個我不羨慕,九百人、一千多人的訓練都辦很多了,辦這樣的訓練就是要講道一篇道。但是在這裡主耶穌來,祂是一個一個作的。在路加十九章,祂到耶利哥是去找一個人—撒該,叫他從桑樹上下來。祂到撒瑪利亞要找一個人,是在井旁邊的那個犯罪的女人。在主耶穌的眼中,祂是一個一個來作的。 |
第三、牧養的對象 |
第三,牧養的對象是誰呢?主耶穌講這個比喻的時候,祂是在稅吏和罪人的家裡跟他們一起吃飯,這裡是一類的人。然後文士和法利賽人就來質問祂,恢復本第二版說,唧唧咕咕在那裡議論祂,這是第二類的人。頭一班的人是不像樣的,第二班的人無論是以律法、以知識來說,都是夠水準的。主耶穌是找哪一班呢?祂去找第一班。我們要牧養人就要鎖定我們的對象。我們的對象是誰呢?我這裡有十三個點。這十三個點描繪給你看,我們牧養的對象是什麼。第一是稅吏,稅吏比罪人更壞,罪人只是破壞了律法,稅吏是出賣了國家。一個是賣國賊,一個只是出賣自己的良心。我們所要照顧的人就是那些沒有良心,作了壞事的,世人看不起的。你說我對這些人沒有興趣。對不起,你沒有興趣你就沒有人照顧了,你就沒有人牧養了,能夠給你牧養的就是這些人,而召會裡充滿的就是這些人,主耶穌來找的也是這些人。 |
第四、牧養的態度 |
然後這裡說牧養的人去作什麼呢?第一,他是去,第二,他去找,第三,他還是細細地找,這個找就包括很多了。你看這個牧人,他把九十九隻羊留在曠野,他自己去找。他一定用很多方法,他可能叫,他可能去看看羊的腳蹤,跟蹤他,可能去問問人,打聽打聽,總是盡一切的力量。這個找不是隨隨便便地去找,這個找是要走一段路的。這個字poreuomai的意思是take a journey,換句話說,是跟他走一程的。你要照顧新人,就要跟他走一程,不是光他跟你走一程,是你要跟他走一程。你看主耶穌照顧往以馬忤斯的門徒,兩個人失望灰心了,是因為主耶穌釘死了。主耶穌不是說我來了,聽我講。祂沒有,祂先跟他們走一程,take a journey。我們要陪著新人,甚至在他們人生的旅程上陪他走一段。有的人我們陪他走了三年,有的人陪他走了兩年,陪他走,走走、走走,他才會走回來。 這裏的「走」,乃是旅行的走,旅行是要花時間的,是一種traveling。我們花了多少人來尋找新人?這個字「尋找」,是跟耶穌的母親去找耶穌的一樣。她會不會說「啊﹗我兒子不見了,打電話給他就算了吧。」有的時候我們照顧新人就是這樣。打個電話問問他,「你現在在不在香港?不在,好啦﹗沒事了。」主耶穌的母親找主耶穌,她是先著急,然後又問人,又打聽,然後自己搜索,一個一個去。一個會牧養的人會想,「我的新人會跑到哪裏去呢?」他就跑到哪裏去找那個新人。這是主耶穌的母親尋找主耶穌的方法。這個字在新約裏面,說希律王去找主耶穌,就是這個字。他先是托人打聽,他先打聽打聽。有的時候我們照顧新人,你跟他談不了,你先從別人身上打聽打聽關於他的事。然後,希律王說,「要細細的去尋找他。」就是要按?地址,一步一步的去把他找來。這個要去找人,不是光打一個電話就了事。你要預先計謀。那些文士、法利賽人和祭司長要找主耶穌,就是這字。換句話說,他們是想好,計劃好,有了一個預謀。我們要去牧養新人,要「謀」他,要想好一個計劃,怎麼請他食飯,然後設立好一個局,一個飯局。飯局就是這個計謀。路加十五章的比喻,是說尋找的婦人,找錢是細細的找。你知道路加十五章為什麼用女人呢?因為男人都是粗的。女人有兩件事:第一是細的;第二是情感豐富的。一個情感不豐富的人,不會花一整天去找一塊錢。他冷靜去想一想,就不會這樣作。在聖經裏面當然婦人是代表聖靈。但是這個婦人是細心的,也是滿有感覺的。滿有感覺,所以她不會冷靜的作事。我跟你講,召會裏面,好的牧人都是姊妹,弟兄不太趕得上姊妹。所以召會要強,就要多一點姊妹,多一點姊妹起來。在牧養的事上是姊妹帶頭的。你看把人帶起來的都是姊妹。這婦人是細細的尋找,「細細」的意思在英文是diligently,是很恩情的,是很細心的。無論這個字或者是前面的那個字─go- after,它都有希臘文的前置詞epi。epi是甚麼意思呢?epi就是堅牢的意思。我們去照顧新人,要好像雷射的眼睛一樣,一直掃瞄,一直掃瞄,一直掃描。掃瞄他的情形。把他的情形查得清楚,好像偵察機掃瞄一樣。這樣的話,才能對他的情形有清楚的了解。所以我說,這個「找」是很有技巧的。 我看以後我們要有專門的訓練,訓練你們怎麼去找得好,找得對,找得夠技術。這個找至少有五方面,五個字:第一,它包括「陪」。我剛才已經講,陪他走一段;第二,它包括「探」。查探的「探」,就是要探他的情形,了解他的情形;第三,它包括「察」。監察的「察」,就好像我剛才說,好像那個雷達一樣去監察他;第四,要「問」。求問的「問」。好像希律王細細的去求問;第五,要「謀」。這個好像不好的字,但是在聖經裏面有這樣說到。就是你要想出一個謀劃來。要陪他,要探他,要察他,要問他,還有謀他。這個不是說去打一個電話,叫他來了,不來就算了,我們責任完了。不是這樣。這一個找是主動的找,不是被動的找。今天售貨員有兩種:一種是behind the counter,就好像今天金舖的售貨員,他們站在櫥窗的後面,等你來;另外一種是marketing,出去的。凡是出去的都要受訓練。你出去,你怎樣去找人都有講究。我們的去找,不是坐在櫥窗後面的。我們不是在小排裏面禱告說,「主耶穌呀﹗把人帶來,把人帶來。」要從這個櫥窗走出去,走到外面去找。 |
第五、牧養的時限 |
第五,牧養的時限。我們照顧人期限是多少?一年他不起來,放不放棄?兩年他不起來,放不放棄?三年他不起來,放不放棄?那到甚麼時候才算可以放棄這個人?這裏告訴我們的期限,是「直到找?」。這就是期限。這期限就是找到了,until,直到。Until的意思就是無時限,in definite,無限期的。這是我們牧養的期限。 |
第六、團體的牧養 |
第六,這一種牧養是團體的。可能你說這幾個比喻都不是團體的。我以前讀這些比喻,它說祂把出去的羊找來以後,路加十五章五節說,「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自己肩上,回到家裡。」在這裏我先岔出去講一句話,主耶穌把我們帶回來,一個是摃在肩上,一個是抱在懷裏。摃在肩上是說出衪的能力,抱在懷裏是說出衪的愛。路加福音十五章是扛在肩上。然後,在以賽亞書四十章是抱在懷裏。以賽亞書四十章十一節說,「祂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在今時代主的膀臂是用來抱我們的。在來世,主的膀臂是用來審判的。這裏十一節說,祂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前面第十節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祂的膀臂必為祂掌權。看哪,祂的賞賜在祂那裏,祂的報應在祂面前。」所以,到國度的時候,主的膀臂是為?審判的。但在這一個時代,主的膀臂是為?擁抱的。用膀臂在愛裏擁抱我們,然後用祂的能力把我們扛在肩頭上帶回來。這個還不是我的點,我的點是路加福音十五章六節,「祂召齊朋友、鄰舍」。這個朋友、鄰舍是誰?我們是城市人,但這個比喻是講牧羊人,牧羊人是鄉下人,他的朋友、鄰舍就是其他的牧羊人。所以他把這些羊帶回到其他牧羊的同伴那裏去。我相信他還未走以前,他會跟他這些活力同伴說,「我現在要去找某某人,你為我禱告吧﹗」所以這些人就為他禱告。他回來的時候,就把他的羊帶到他這一班人那裏去。所以,我們照顧新人,是團體的照顧。這個姊妹說是交叉的照顧。我照顧完,你也照顧,你照顧完,我照顧。但是總是有一個人你去擔負。一個人是你私家的。但是回來的歡喜快樂是團體的。 |
第七、牧養的喜樂 |
最後,我們牧養人,不是一個重擔,乃是一個喜樂。這喜樂是超凡的喜樂。這喜樂有五方面:第一,這個喜樂是天上的喜樂。第七節說,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第二,這個喜樂是團體的喜樂,是與鄰舍跟朋友一起的喜樂。第三,這個喜樂是超凡的喜樂。那九十九隻在羊圈裏面的羊,喜不喜樂呀?喜樂,很喜樂。就好像我今天看?你們真喜樂。但是如果我看見一個人從前不來聚會,今天回到召會,這個喜樂是超凡的。現在這個喜樂是很喜樂。但是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喜樂,比得著你們這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罪人的喜樂更大。那個是超凡的喜樂。第四,這個喜樂是超過律法、超過宗教的喜樂,是不受這個限制的喜樂。法利賽人跟文士沒有辨法享受這個喜樂。這個喜樂是法利賽人、文士以外的喜樂,是超過宗教的。第五,這個喜樂是在諸天之父面前的喜樂,是在祂面光中的喜樂。馬太福音十八章十節說,「你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諸天之上,常見我在諸天之上父的面。」我們把這個小子帶回到父的面前,祂是常常活在諸天之上父的面前。不要說牧養是重擔,還有照顧新人是重擔。照顧新人乃是喜樂,是屬天的喜樂,是超凡的喜樂,是團體的喜樂,是超過律法的喜樂,是在神面前的喜樂。 我簡單把它總結一下。從這個簡單牧養的例子裏面,我們可以看見牧養人的七個點: 第一,輕重問題。甚麼是輕,甚麼是重;甚麼擺在前面,甚麼擺在後面;甚麼擺在第一位,甚麼擺在第二位。第二,是個別的。第三,對象是誰。第四,牧養的態度是怎麼樣,是主動的,是尋找的。第五,這個牧養的時限是多少,是直到衪回來。第六,這個牧養是團體的。第七,這個牧養的結果是喜樂的。 |
牧養的結果 |
最後,牧養的結果。我們牧養的結果,就是把這些人帶到我們的活力排裏面。你去讀以西結書三十四章,在這裏告訴我們這個活力排的十二個點,我們綱要裏面的第一大點─外面的牧養,把我們作成一群,並且叫我們成為羊的門。第一,我們的活力排應該是一群。第二,我們的活力排應該成為一個門,就是羊的門。主耶穌就是羊的門。那我們也應該成為羊的門。第三,是以西結書三十四章十三節說,我們把他帶到故土。故土就是美地。我們的小排應該是美地。然後同一節,帶到溪水旁邊。我們的活力排應該有活水的供應,聖靈的充滿。然後,第十四節,我們的活力排應該是肥美的草場和美好的草場。然後,我們的活力排是以色烈的高山。這個就說明基督的復活。第二十六節說,我們要有福如同甘霖。我們要把新人帶到甘霖中。然後,二十六節說,有時雨,就是雨水,這是第八。第九,就是三十六章三十節,在那裏多結果子,我們的活力排是一個多結果子的果園。然後,田地多出土產。我們的活力排要成為伊甸園。最後,我們的活力排要人數多如羊群。為?這個,我們要向祂求問,祂就給我們成就。所以,我們是把新人或者是我們所牧養的人,帶到一群,帶到羊的門,帶到美地,就是故土,帶到溪水旁邊,帶到草地,帶到高山,帶到時雨,雨水,帶到甘霖,就是這個福,帶到結果子的果園,帶到滿了出產的田地,帶到伊甸園,然後,帶到多如羊群的地方。這個就是主給我們看見的異象。為?這個,我覺得你們需要牧養者的訓練。弟兄們盼望我講講我的負擔,我說一次可以講講負擔。但是,真正要作 ,一作就需要來一個訓練班,訓練大家作牧養者。今天晚上你聽完這一篇信息,你有沒有負擔作牧養者?剛才綱要裏說,祂是大牧人,大牧人是甚麼?是chief shepherd。有大牧人就有小牧人,是不是?祂是大牧人,我們是小牧人。大牧人訓練小牧人。這怎樣訓練呢?就是成全我們。大牧人根據那永遠救贖的原則在各樣的善事上成全我們。這個我們都需要被成全。你不會牧養人嗎?沒問題。你把你自己交給牧養人的訓練。我就把你這個不會牧養人的人變成會牧養人的人。就好像有一些駕駛學校,聲稱就是你是一條狗,也會教到你會駕駛。我們要辦一個訓練,將那些說我生下來就不會照顧人的人教到會去照顧人。在以賽亞書四十章十一節說,祂要慢慢的引導,慢慢的引導那些乳養小羊的。乳養小羊的就是小牧人。就是照顧初信的,照顧中學生,照顧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五類,第七類的人。這些都是那些乳養小羊的。那麼大牧人要慢慢的引導我們,一個禮拜,一個禮拜來引導我們。怎麼樣去作一個牧養別人的人。好叫我們個個的恩賜都能夠盡出來。我們裏面都有牧養人的恩賜,但現在埋在那裏,現在要把這個恩賜發展出來。你說我不會牧養人,沒有問題。你把你自己交在訓練裏面。這個訓練來幫助你去牧養人。我前幾天讀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得到一點亮光,它說那個得?一他連得的奴僕,不要將他的他連得埋在地裏面,要把它放在銀行裏面。銀行是甚麼?銀行就是訓練。銀行就是你自己不會生息,把你的全交來,我幫你去生息。你不會投資,把你的東西交來,我幫你去投資。當然,如果你要我幫你投資,你就要承諾一下。你要把錢擺在銀行,不能明天就把它拿走。你要多拿一些利息,就要作定時存款,活期存款是不行。你說我只訓練兩天,第三天就拿回去,這不行。你要訓練,你就要承諾,把你的恩賜擺來。然後,定時存款,這樣的話,訓練幫你生息,幫你把你的恩賜發展出來。我交通到這裏。 |
余潔麟弟兄於香港交通(2005年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