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to English website

余弟兄關於事奉的交通

        一個信徒過了奉獻的關,還需要走奉獻的路。這道路是神為每一個信徒預備的。從他得救那一刻開始,他就被擺在這條路上,這條路一面是一個生活,一面也是一個事奉。一面它是我們要行走在其中的範圍,一面也是我們要奔跑在其上的賽程。保羅很清楚在他面前有他所 “當跑的賽程”,希伯來十二章亦提到“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賽程”。要作一個正確的基督徒,要討主喜悅,要作得勝者,不但需要建立一個屬靈的生活,更必須有一個正確的事奉。只有生活,沒有事奉,並不能叫我們完成神的託付,更不能滿足神的需要。神的旨意是每一個得救的人都是一個事奉神的人,祂領我們從埃及出來,目的是要我們每一個都事奉祂。我們離棄了偶像,目的乃是服事又活又真的神(帖前一9)。祂拯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目的是要我們一生一世在祂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和義事奉祂(路一74~75)。救贖乃是為著事奉,救贖是我們有所得,事奉是神有所得。
       關於事奉的人生,首先我們要認識,沒有一個人的事奉是自己揀選的。聖經沒有自己揀選的事奉,只有指派的事奉。保羅說到他奔跑不象無定向的(林前九 26)。他不是隨意奔跑,因為他是確定受託的,在這之前他說甘心也罷,不甘心也罷,他是受託付履行管家職分的(17)。換句話說,有一個職分是專特託付給他的。羅馬十二章說到身體的事奉,乃是“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得了不同的恩賜”(6)。這裏清楚說出有一些東西是賜給我們的,這“賜給我們的” 就是馬太二十五章主所分給每一個奴僕的銀子。所有的奴僕都是按著所得的銀子作買賣。主沒有要我們以我們所沒有的去作買賣,但也不容許我們有了,卻不用我們所有的去作買賣;我們的事奉乃是按著主所給我們的銀子。這銀子就是我們的功用、我們的職事、我們的恩賜。我們不能說我們沒有得到恩賜,因為每一個奴僕都從主得到銀子。
        事奉的功用乃是 “賜給各人”(林前十二7)。正如每個信徒都有生命,照樣按著所得的生命,每個信徒都有功用,問題不是你我有沒有功用,問題是我們的功用有沒有顯明出來。有狗的生命自然有狗的功用,有鳥的生命自然有飛的功用。問題是在基督教裏有些人的功用不能發展,就如鳥長久關在籠子裏,就會失去它的功用,人的腿長久不用就會失去走路的功用一樣。基督的身體癱瘓,就是因為許多肢體只有生命而失去功用。奉獻的目的,不單是叫我們恢復正常的生活,更是要恢復基督的身體人人盡功用。這些功用在人一重生的時候,就已經蘊藏在他新的生命裏,只是在有些人身上這些功用顯出來,發展出來;在有些人身上就顯不出來,發展不出來。在以弗所書生命讀經裏,李弟兄說那些建造身體的恩賜,就是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乃是在每個信徒身上都可以找到的。能成為這些恩賜,乃是信徒的標準,信徒的典型,信徒正常的水平。保羅具備這數種恩賜,他是使徒,又是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只是在提前一章十六節他說,他乃是所有信徒的榜樣,這榜樣即標準模型。換句話說,保羅所是的,神願意每一個信徒也都是。有人是應該成為使徒的,但因生命不長大,功用不發展,以致沒有成為使徒。這不是因為他沒有接受了那恩賜,乃是因為那恩賜沒有顯明。那職事的工作就是成全聖徒,叫每位都能達到信徒的標準,換句話說,每位的功用和恩賜都能顯明出來。
        今天我們不需要問我們有否受託付,有否被指派,有否恩賜;我們只需要問我們受託付的是什麼?被指派的是什麼?我們的恩賜是什麼?最嚴肅的問題,就是我們有了託付、有了恩賜,而不去履行這託付。在馬太二十五章,這就是那又惡又懶的奴僕所行的,他因懼怕,把託付他的埋了。 “惡”是因為他知道主人的意思,卻故意以藉口推搪。“懶”是因為他明明有銀子卻不肯去用。他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撒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簸散的地方要收聚”(24)。表面來說,主是“忍心的人”,是要我們從無生有,從零作起。其實當我們操練信心時,功用就出來了。銀子埋了的一個原因是“我就害怕”(25)。恢復本批註說,“害怕是消極的。我們應當積極並進取地使用主的恩賜。”(注1)我們應當積極發展並運用主所給我們的恩賜,為主的工作和權益賺取盈餘的利潤。不然的話,主在要來國度時期要奪去我們所有的,叫我們在國度時期被“扔在外面黑暗裏,……哀哭切齒”(30)。這是嚴肅的警告。所有說自己沒有恩賜的人都要小心,說這樣的話不是謙卑,主稱說這樣話的人是“又惡又懶”的。馬太二十五章先說十個童女的比喻,這是指生命方面。但接著說到奴僕的比喻,這是指事奉方面。沒有一個人能只注意生命而忽略事奉,只作童女不作奴僕。我們既需要在生命上被靈充滿,又需要在事奉上運用我們的恩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奉獻之後,一方面需要有一個追求的生活,一方面也必須有一個事奉的生活。事奉的生活不是可有可無的揀選,是每一個信徒必須有的生活,也是與我們在國度的前途大有關係的事情。
關於我們的事奉,我有以下五點交通,說到事奉的所是,也有三點說到事奉的所不是。
        第一,我們今天要事奉主,必須在神新約職事的異象控制下事奉。基督教一談到事奉,就想到進神學院,作牧師,作傳道等等。這些都是在宗教制度下的事奉。保羅的事奉,乃是按著神給他的管家職分事奉(弗三 2)。這職事的工作,就是建造基督的身體(四12)。李弟兄一九八四年開始帶領眾召會走神命定的路,實行生、養、教、建,目的是要人人盡功用,生機地建造基督的身體。從前是一人講眾人聽,今天是人人都傳福音,人人都牧養人,人人都為主申言。今天在主的恢復中,可以說事奉的門是大大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進到事奉裏,並且只要照著新約職事的帶領,個個都能被成全作一個事奉的人。今天我們事奉主,不需要瞎摸瞎猜,只需忠忠心心照著李弟兄的帶領,周周接觸人,持之以恆,必能結果。這不需要我們有多大的恩賜,或多強的才幹,連忙碌上班的弟兄或在家照顧小孩的姊妹,都可以有分此事奉,都可以在這新約職事的工作裏有分。當然,要走上神命定的路,需要我們與主配合,為主勞苦。
        保羅在林前九章說到他奔跑賽程,是在他說到他如何履行管家職分時說的( 26、17)。我們若認真要在這新約的職事,就是建造基督身體的職事上有一分,就必須象賽跑的人,凡事約束自己,目的叫我們能完成我們的職事。所有賽跑的人,必須被限制在賽程劃定的兩條線內。我們的事奉,也必須被限制在神命定之路的異象內,就是在神新約職事的帶領和工作內,只要我們堅定持續,一定能完成我們的賽程。保羅在提後四章提到他跑盡他的賽程時,也同時提醒提摩太要盡他的職事(5、7)。今天我們的賽程就是實行神命定的路,周周接觸人,生、養、教、建,在社區、校園、職場,努力建立活力排,為神說話,投入神在全地的行動。為著這個,我們需要周周被提醒填操練表,建立起在新路中事奉的生活,把這個當作我們首要的事業。其他象我們的學業,我們的工作、事業、家庭、孩子等,都是次要的。就好象參加奧運的運動員,只有他的競賽是首要的,其他一切生活習慣、家庭環境,都是圍繞著這個運轉的。我們在接觸新人,餵養新人的態度上,不能有一個業餘的心情,要將這個看作我們首要的事業,和第一優先的考慮。將一件事當作興趣來作,和將一件事當作事業來作,是有很大很大差別的。事奉不是我們的興趣,乃是我們的事業,不是帶手作的,乃是專心作的。
        第二,我們的事奉,主要內容乃是供應基督。保羅的職事乃是將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當作福音傳給外邦人(弗三 8)。保羅所傳的不是哲學,不是理論,他乃是把他所經歷、所享受的基督當作福音傳給人。在腓立比書保羅是一個追求基督,認識基督,經歷基督,享受基督的人;所以他能顯大基督。他的顯大基督就是傳揚基督(一12~13、18、20)。我們的工作不是基督教的所謂搶救靈魂,我們乃是享受基督的豐富,這豐富如同舊約美地的豐富,是包羅萬有的,所以是追測不盡的。這豐富包括祂所是的和祂所作的。祂在神創造中,在成為肉體中,在為人生活中,在死而復活中,在升天屬天職事中,在神永遠經綸中,在要來國度中,在永世中,在我們的救恩中,在救贖工作中,在祂生機救恩中,在祂豐滿職事的三個時期中,這一切祂所是的和祂所作的,都是祂的豐富。我們傳福音與基督教所謂佈道工作不同,不是只講時事,談談哲學,主要是把基督那豐富之所是和所作告訴人。按李弟兄的觀察,這是最能吸引人的。今天人的思想和心態都想知道一些更深更高的東西,基督教上天堂下地獄膚淺的福音,實在不能應付需要。越有思想的人,就越喜歡認識聖經所啟示的基督,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基督。所以李弟兄在《活力排》一書中說,今天我們要充分認識基督豐滿職事之三個時期,而借禱研背講,將這些啟示一點一點消化到我們裏面,再以這些豐富去供應不信的人和初信的人。絕對不要說這些東西太深,這些才是吸引人的東西。我們需要消化它們,應用它們,把它們“當作福音傳給外邦人”(弗三8)。
        保羅在提前四章勸提摩太要作基督耶穌的好執事,首先是要在那善美的教訓上 “得了餵養”(6)。自己要先吃飽,才能作供應別人的好執事,好供輸者。基督今天是話也是靈,我們要被祂的豐富充滿,實行上就是要對主的話有享受。我們一有享受,自然有東西可以與人分享,也禁不住與人分享。假若我們再加上禱告,被靈充滿,那我們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有吸引力,人一定會喜歡聽。這種傳講一點不是老生常談,而是新鮮應時的供應。若在這些活潑、充實的話上,再加上一點點自己主觀的見證,那就更能叫人覺得津津有味。若不在主的話上有享受、充實,只是找一些所謂福音材料,或單靠個人的見證,就是只端上配料和調味醬而沒有主菜。保羅不是只搞配料和調味醬,他乃是將大魚大肉一盤一盤端出來,這是我們今天所要給人的事奉。
        在哥林多後書保羅提到他的職事,乃是顯揚基督的香氣(二 14),而不象有些人“混亂神的話”(17)。這“混亂”一字在英文是adulterate,在批註說,“原文意零售、沿街叫賣,原指低階層小販用詭計高價出售劣貨。” 只抓住基督豐滿職事的一點點,如祂的救贖,單傳這點而不知道別點,就是“零售”基督。這樣的傳揚如同“沿街叫賣”,是沒有水準的,屬“低階層的”。不傳揚基督包羅萬有的豐富,只講一些周邊的東西,如哲學,時事等,就是出售“劣貨”。若再挑選物件,認為對方夠水準,地位高,有潛力才傳,不夠水準,地位低,貌不驚人就跳過他不傳;這種傳法就是“高價”沽售,只賣給你認為配得買的,買得起的。事實上,使徒供應基督乃是對一切人,不分等級,不論高低。他說若福音受蒙蔽,只會蒙蔽在聽的人心上,絕對不會是因他選擇性的傳而錯過了他們。在林前九章,他說他傳福音是向所有人,各樣人,律法之下,律法之外,軟弱的,自由的,一視同仁,都是他供應基督的對象。我們今天傳福音供應基督,應以同樣原則去作,不挑選,不避諱,不“零售”,不賣“劣貨”,只將基督的豐富供應給所有的人。
        第三,我們的事奉乃是憑著 “適應一切的生命”。恢復本在林後六章一節注1說,“這生命是全豐全足、全然成熟的,能適應一切處境,忍受任何對待,接受各樣環境,在各種情形裏作工,並把握各種機會,好完成他們的職事。”這裏說到“一切”、“任何”、“各樣”、“各種”、“全然”等字眼,英文共用了三個all,四個any,意思就是這職事的工作是在任何環境下進行的,是“在各種情形裏作工”的。我們許多人在一種環境就可以作工,在另一種環境就不可以作工;在順的情形可以作工,在逆的情形就不可以作工;在我們習慣的環境中就可以作工,在我們陌生的環境中就不可以作工;在心情好的時候就可以作工,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可以作工;對喜歡的人就可以作工,對不喜歡的人就不可以作工。這都證明我們沒有憑這“適應一切的生命”事奉。有的人一輩子只能作兒童,你叫他作作社區福音,他一點不能,也沒有負擔作。有的人只作社區,你叫他搬到校園作大專、作學者,他就遠而卻之。有的人只能以全時間方式事奉,一帶職業他就不能事奉,他只能在會所事奉,不能在職場事奉。
        此次事奉的流,最主要的是針對在職的,目的主要不是要他們脫離職業,而是要他們在職業中作奉獻的人、事奉主的人。當然有人因著這奉獻的流願意放下職業,全時間是十分好,但是如果有人將放下職業參加全時間訓練作為一種 “超度”,只不過認為過去自己太壞,盼望借參加全時間訓練彌補,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全時間訓練只不過是我們一生中一個短期的訓練,目的是叫我們事奉得更好。神要我們在每一個環境,任何的情形下都能盡我們的職事。有時我們在一個環境太安逸,主就把我們轉到另一個環境,目的是叫我們經歷這“適應一切的生命”,並憑這生命事奉。移民的好處就是這樣,叫我們從一個環境出來,進到另一個新的環境服事。使徒們的服事是不與環境掛勾的。保羅提到他所遭遇的各種處境,有的是順境,有的是逆境,都是幫助我們經歷那“適應一切的生命”,叫寶貝借著瓦器得著彰顯。環境的改變有一個好處,就是幫助我們外面的人被毀壞,叫我們不憑天然的人活著。天然的人總是與環境脫不開關係的,若換換環境,許多時候天然的人就無法發展,也就逼得我們運用裏面的寶貝,那適應一切的生命。
        我們實行新路,傳福音、照顧人,不能照我們所喜好的來服事,必須照我們所照顧之新人的需要來服事。我們若不能遷就他們的需要和光景,我們就無法服事他們。保羅為著盡他的職事,甘心作眾人的奴僕(林後四 5)。一面他傳的是基督為主,一面“也傳自己為耶穌的緣故,作你們的奴僕”。我們以為作奴僕就是順服主罷了,但保羅不只是作基督的奴僕,乃是作他所服事之人的奴僕。換句話說,他被受他照顧的人所限制、所約束。他說,“我雖從眾人得了自由,卻自願奴役於眾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之下的人,我就作律法之下的人,……向眾人,我成了眾人所是的;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享這福音。”(林前九19~20,22~23)他為著得人,調整自己,以適應一切的事。
        我們為著傳福音,必須調整自己,包括調整我們的生活起居、說話、舉止。到校園作學生工作的,就要調整自己適應學生的時間;在職的,就要調整自己適應在職的時間;到另一個國家或語言系統的,就要調整自己適應那個國家的生活和語言。保羅說, “我們凡事都不使人絆跌,免得這職事被人挑剔。”(林後六3)也就是說我們不讓自己生活起居、舉止、任何一方面,成為別人接受福音的絆腳石。若需要我們擺出更多時間,我們就擺出更多時間;若環境需要我們在職,我們就帶職。若我們的職業會成為別人的絆跌和挑剔,我們就要為福音的緣故換一種職業,甚至我們需要為著得人而揀選我們的職業。保羅說,凡他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他是為福音而痛擊己身,叫身為奴,意即將自己“打得又黑又青”(林前九27注1)。目的是要在賽程上,就是在他的職事上作得好。
        第四,這種事奉必定是忠信勞苦的事奉。事奉成功的秘訣不是恩賜,而是忠信勞苦。馬太二十五章被稱讚的奴僕是因為他的 “忠信”。他已從主領受了銀子,但他有沒有對他所領受的忠信,乃是關鍵的問題。我們傳揚福音,牧養新人,肯定不可能每週都是滿有享受、滿有結果的;相反的,倒是經常會叫人灰心,叫人沮喪的。這就是我們需要忠信的原因。李弟兄在一九八六年于臺灣省長老訓練中(收錄於《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一)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一書),幾乎整個訓練的主題就是要忠信勞苦。他指出神命定之路的關鍵就是對主忠信,在人身上勞苦。舊路是容易的路,但卻是漸漸走下坡的路;新路是勞苦的路,因為是走上坡的路。
        李弟兄見證他自己工作的秘訣就是勞苦,不問結果,只問耕耘。在舊路服事只需要維持一個聚會就是了,但要走上神命定的路就必須在一個一個人身上勞苦。保羅對以弗所長老陳述他的工作,乃是 “挨家挨戶”,“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二十20、31)。最扎實的工作,乃是在一個一個的人身上工作。大聚會傳福音只能製造屬靈氣氛,充其量只能帶人過關。真正一天天走路,一點點建造,乃是個別的、天天的工作。忠信的奴僕乃是“按時”分糧的(太二四45)。我們若周周持續地叩門或接觸人,不可能一年不得著一個人。事實上很可能會得著兩三個,這樣,兩三年內,我們就能建立起一個活力排。這是最實際、最可行的事奉,但也是一個忠信勞苦的事奉。在此沒有快捷方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作使徒的第一項資格,不是恩賜,乃是忍耐(林後六 4)。批註說,“忍耐是新約眾執事適應一切之生命的首要資格。” 李弟兄常提到他年輕時到他家看望他的一個于牧師,雖然那時他仍無心愛主,但那于牧師周周去探訪他。如此過了半年,主在李弟兄身上作工,他就被興起來了。我們當中的新人,絕大部分不是一次接觸就進來的,許多都是經過一年多,甚至兩三年才進來的。保羅說,對神的奧秘的管家,惟一的要求“是要他顯為忠信”(林前四2)。在生命的長大上,我們需要被神充滿;在我們的事奉上,我們需要向主忠信。保羅為著將信徒在基督裏成熟的獻上,他乃是“為此勞苦”、“竭力奮鬥”(西一29)。他是與神同工的(林後六1),是福音的合夥者,為福音勞苦(林前九23注1)。
        第五,這種事奉是為著追求賞賜、贏得獎賞的事奉。我們得救是白白的,但我們得賞賜是有條件的,它在乎我們如何奔跑。所有競賽者都是為獎賞而奔跑,這獎賞對有心追求主的人乃是一種激勵。但是這獎賞僅是贏得賽跑的得勝聖徒才有的,不是每個信徒都可以得到的。這不應叫我們灰心,而應成為我們羡慕作得勝者的激勵。今天普遍基督徒都沒有得勝,雖然得救了,卻沒有事奉,沒有在神的事上盡職,也沒有運用主所給他們的銀子,所以不可能得勝。這些信徒,有的甚至愛世界,落在罪裏,到主來的時候,他們不但不能得賞賜,很可能要受虧損。然而,我們應當為著 “要得不能壞的華冠”(林前九25)而努力。保羅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竭力追求”(腓三13~14上),目的也是為“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召我向上去得的獎賞”(14下)。這獎賞乃是“在千年國裏,對基督極點的享受。這要作奔跑新約賽程之得勝者的賞賜”(注4)。保羅有信心,當他這樣忠信跑完他的賽程,就會“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8)。
        在生命的長大上,主是以恩典對待我們;在事奉上,主乃是以公義對待我們。這公義的對待乃是本於我們得救以後的行為。我們事奉越多,並越在主的心意裏事奉,就越能得賞賜。相反的,若我們在事奉的事上閑懶,就不可能得賞賜,甚至會受責備。主第一次來是作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祂第二次來是要作 “那公義的審判者”。祂在雲中降臨時,首先是要審判信徒,按著各人所行的,賞賜或報應各人。對保羅來說,履行他的職事,盡他傳福音者的責任,不是一件可有可無,光憑愛、憑享受作的事,乃是基於他對基督的公義的認識。主拯救我們是憑祂的愛,但主賞賜我們是憑祂的公義。我們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有基督作我們的根基;但我們在上面如何建造,就定準我們將來是“得賞賜”或“受虧損”(林前三14~15)。我們若以木、草、禾秸建造,就要遭虧損;若以金、銀、寶石建造,就能得賞賜。李弟兄在他書桌後面,掛著林前三章十四至十五節的大字,常常提醒自己。我們更需要天天被提醒。
        在《關於相調的實行》一書最後一章末了的話,他說, “我實在請求你們,恭敬的考慮這事。保羅說,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他又說,我們都當這樣跑,好叫我們得著獎賞(林前九24)。保羅一生終了時說,他已經打過美好的仗、跑盡賽程、並守住信仰;他見證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備妥(提後四7~8)。盼望我們今生終了時,能說我們也作了同樣的事。否則,我們將從召會生活這學校被淘汰;但主要在國度時代的學校收納我們……。”這些話不應成為我們的絆跌,反應該成為鼓勵我們奔跑賽程的激勵。
        關於賞賜的問題,附帶提一點的是,這賞賜完全是個人的,與別人無關。我們不能因父母跑得好,配偶跑得好,旁邊的弟兄跑得好,所在的召會跑得好,或兒女跑得好,我們就自動會因他們得賞賜;這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將來的賞賜完完全全是根據我們個人跑得如何而斷定的。不錯,我們的事奉是在身體裏,我們走新路是在配搭裏,我們結果子是在團體活力排裏,我們得加強、得鼓舞,也是在召會裏,在眾肢體的扶持裏。這些都是不可缺的認識。我們應看見,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在身體裏一同照顧一個新人,用小排的力量一同生養教建。我們也應看見,我們會軟弱,軟弱時需要向別的肢體敞開,接受他們的扶持和供應。我們更應看見,在新約裏一切的事奉,都是在配搭、交通的身體原則裏作。但我們不應將這個當作我們的藉口,依賴別人,以為別人事奉、別的弟兄事奉、配偶事奉,就是等於我們事奉。這是藉口,這不是身體。到主來的時候,祂是要向我們一一算賬的。我們的配搭是在身體裏,但我們得賞賜卻是在乎我們自己。當然,一個不肯配搭或不在身體裏的信徒,基本上是事奉不下去的,故此也是不會得賞賜的。在身體裏是事奉得蒙稱許的基本條件,但不是事奉最終得賞賜的惟一抉擇。我們需要身體,也需要自己拼上。
        關於我們的事奉,尚有三點 “不是”需要我們注意的。第一,真正的事奉不是憑著我們天然的生命,乃是憑著復活的生命作出來的。以上所提諸點,都不是靠著我們天然的人可以作得來的。所有在事奉上能擺上的,都要見證不是憑著咬緊牙關,立志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我們對人的愛若是出於天然的生命,一下子就耗光掉。只有當我們憑復活的生命,才能有持久的愛、恒常的關懷。保羅能盡他的職事而不喪膽(林後四1),乃是因為他經歷寶貝在瓦器裏(7)。神借著環境叫我們天然的人毀壞,被顯為不中用,目的乃是叫我們倚靠那在我們裏面復活的大能。我們需要天天仰望祂的恩典,叫祂的恩典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真正的事奉,不是去作我們認為自己能作的,乃是靠著復活大能作出我們所不會作的。我們憑天然就會作的,所產生的不過是以實瑪利;只有在按人來說是不可能的環境下,產生出來的才是以撒,才是在復活裏的。神不怕我們到盡頭,祂只怕我們不倚靠祂。基督在地上的事奉,是百分之百憑父的生命活出的事奉。雖然祂在人性裏天然的生命是無罪的,祂也將之埋在水裏,不憑此盡職,而單憑父所說的而說,單憑父所作的而作。今天復活的實際就在我們的靈裏,我們若要有正確的事奉,就必須操練靈,憑靈事奉。羅馬書三次提到事奉都是與我們的靈有關:一章九節說,“在我靈裏所事奉的神” 。七章六節說,“叫我們在靈裏的新樣裏服事” 。十二章十一節說,“要靈裏火熱,常常服事主” 。每次我們事奉到感覺疲倦,都可以借著回到靈裏“充電”,接觸復活的生命,而靠著祂得以加力。
        ,我們的事奉不是一種工作,乃是一個屬天的行動。新約聖經裏面所有的活動,都是神在人中間並在人裏面的行動,我們乃是在祂的行動裏行動。表面來說,主在地上作了很多的工,但馬可福音給我們看見,這位奴僕救主的工作,其實乃是祂在地上福音的行動。當祂經過施浸者約翰的浸了結舊造,並經歷聖靈的浸得著神經綸的靈後,就自然而然地帶進祂福音的行動。祂的傳揚、教導、趕鬼、醫病、潔淨,都是祂作為奴僕救主之福音行動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在神的行動之外有所行動。反過來說,神有行動的時候,我們有分於這行動,就是有分於新約的事奉。移民假若只是我們的發起,就不過是一種宣教工作,我們不是在作宣教工作,乃是在神在全地的行動上參與祂的行動。這樣的行動乃是在基督屬天職事的運作底下,與祂在地上配合。這樣的行動會帶進神的水流,因為它乃是在神的湧流下湧流。使徒行傳說到福音的傳揚,自耶路撒冷,經撒瑪利亞、猶太,而至全地,這過程是使徒們在聖靈的行動裏有所行動。彼得的去哥尼流家,保羅的外出,以致前往馬其頓,而至終到了羅馬,都是在聖靈的行動裏有所行動。我們今天事奉,最主要問的是神的行動在哪里,聖靈的水流在哪里。我們一進入這行動,一有分這水流,我們就蒙福了。這水流要帶我們往前,我們不是背負一個工作,乃是被一個行動、一個水流所背負。我們若認識這個,事奉就不是我們的重擔,乃是我們的享受。我們是順著聖靈的水流搬家,順著聖靈的水流移民到校園,順著聖靈的水流開展全地。
        第三,我們的事奉不是與我們生活脫節的一些活動。真正的事奉就是生活,它不是生活之外的一個東西,它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流露。我們不可能生活是一套,事奉又是一套。我們的生活是如何,顯在事奉上也就如何。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描寫他的職事時(四 1~13,六1~10),主要是說到他的生活。他不以詭詐行事,將可恥隱密的事棄絕,不攙混神的話(四2),傳基督耶穌為主,作眾人的奴僕(5),主要是彰顯在他的生活裏。他借著過一個適應一切環境的生活,而完成他的職事(六3~10)。今天我們若要有聖別的福音,就得過一個聖別的生活。帖前一章五節注1說,“使徒不僅傳福音,也活福音。他們盡職傳福音,不僅憑著言語,也憑著展示神能力的生活,就是在聖靈裏,並在他們信心確據裏的生活。他們乃是所傳之福音的模型。” 這也是為何他能要帖撒羅尼迦人先效法他,再效法主(6)。主耶穌在地上的生活,首先成為保羅的模型(腓三10),然後保羅在他生活中彰顯主,也就成了帖撒羅尼迦人的模型。至終他們也就成了馬其頓和亞該亞人的模型。福音乃是借著我們的生活傳出去,所以雖然我們說到奉獻之後的生活和奉獻之後的事奉,事實上這兩樣是一樣的東西。我們若在一方面有操練,就在另一方面有流露。反過來說,我們若在事奉上緊起來,我們的生活就必須也必定跟上去。求主叫我們在這兩方面都能作得好,作一個忠心奔跑賽程的人,到主來的時候,我們能被算為有見識並忠信的僕人,可以得到公義的冠冕。